找到7条结果

  • 临床上小儿咽峡炎是最常见的疾病,因为病从口入的缘故,咽峡部位的感染常常首当其冲,例如疱疹性咽峡炎,罪魁祸首多见于柯萨基病毒,由于病毒感染的控制一般需要3至4天的时间,所以临床发热通常也会波动几天。但涉及到每个小孩的具体情况,不同小孩咽峡炎的发热时间或许会有明显的差异,也许有的小孩发热一天就迅速好转,而有的小孩则因为咽峡部位感染程度较重或者本身抵抗力较弱而出现发热的反复或持续,有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这就需要临床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总而言之,咽峡炎发热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有发热也实属必然,关键是需要处理得当,积极应对。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2020-05-13 21:29:52
  • 最近不少家长发现,往年一到夏天就让幼儿园“谈虎色变”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今年似乎格外“低调”。儿科门急诊里相关的小病号明显少了,幼儿园的班级群也很少收到“停课消毒”的通知。这两个“夏季常客”今年去哪“度假”了?让我为大家揭示背后的关键原因:一、疫苗护盾:EV71疫苗立下“头功”* 核心功臣:针对EV71型肠道病毒的疫苗在我国儿童中接种率稳步提升(该病毒是引发手足口病重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元凶”)。* 显著效果:接种疫苗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因存在其他病毒类型),但能强力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直接导致需要住院的严重病例锐减。* 专家观点:EV71疫苗的普及是儿童公共卫生干预成功的典范,对今年手足口病病例显著减少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健康意识升级:家长成了“第一道防线”* 卫生习惯强化:疫情三年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勤洗手、戴口罩、消毒物品等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家长们普遍更注重孩子的手卫生,尤其在公共场所活动后。* 风险规避:孩子出现轻微发热、口腔不适等症状时,家长会更警惕,主动让孩子居家休息观察,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有效切断了病毒在社区的传播链。* 家庭消毒:对孩子的玩具、餐具、常用物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已成为更多家庭的常规操作。三、幼儿园防控:“防火墙”筑得更牢* 入园晨检更严格:幼儿园普遍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一旦发现孩子手、足、口腔有可疑皮疹或疱疹,或出现发热,会立即劝返就医并隔离。* 消毒措施升级:对教室、玩具、公共区域(尤其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的高频次规范消毒成为标配。* 缺勤追踪:对因病缺勤的孩子进行密切追踪,明确病因,如确诊手足口或疱疹性咽峡炎,严格执行隔离期满(通常发病后14天,症状消失后7天)才能返园的规定,严防聚集性疫情。四、天气“神助攻”:凉爽多雨抑制病毒活跃* 病毒“怕冷”:引发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更喜欢湿热环境(20℃以上,湿度大时更易存活传播)。今年入夏以来,多地雨水偏多,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偏低凉爽。* 传播条件不利:较低的温度和频繁的雨水冲刷,客观上降低了病毒在外环境的存活能力和传播效率,抑制了其活跃度。*关键提醒:病毒并未“消失”,仍需保持警惕!特别强调:病例减少是多种有利因素叠加的结果,但肠道病毒仍在环境中存在。随着盛夏真正高温湿热天气的到来,以及人群聚集活动的增加(如暑假旅行、夏令营),疫情仍有反弹可能。*给家长的防护建议:1. 疫苗优先:及时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通常6月龄-5岁儿童接种)。2. 洗手第一:*坚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规范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家长和孩子都要做。3. 居家隔离:孩子患病后务必严格居家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且达到规定隔离期。4. 清洁消毒:注意家庭卫生,勤通风,对孩子的玩具、用品、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5. 增强体质:保证孩子均衡营养、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今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低调”,是科学防控、公众参与和自然条件共同作用的一场“阶段性胜利”。抓住这个“空档期”,巩固好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我们才能更安心地享受这个相对平静的夏日!​
    刘培辉 主任医师 2025-07-02 11:13:23
  • 每年5—7月份,前来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儿科门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增多,甚至占发热病人的一半以上。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娃。(不代表其他年龄段不会感染,有些家长都中招了~)在南方,尤其是华南,夏天是疱疹性咽峡颊炎的高发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是聚集性感染,很多幼儿园因此停课关园。疾病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口腔、喉咙、舌下咽部、软腭、扁桃体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反复难退,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少数可达41℃,可诱发惊厥。-咽痛,口腔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婴幼儿发病时常时可伴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肌痛。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傻傻分不清楚?一提到手足口病,很多家长都表示“这货我熟”,但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有点懵圈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传染性疾病;-被它们盯上,不仅会发烧,娃的口腔内会长小水疱和溃疡。不同之处在于:①病原学有点区别。虽然说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有些细微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更多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更多由新型肠道病毒引起;②发烧程度不一样。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疱疹性咽颊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③出疱疹的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主要位于咽喉部位内。大多数手足口病口腔患儿除了嘴里出现疱疹主要位于上颚,可蔓延至咽喉,另外,手、足、臀部甚至躯干等部位也会出现有疱疹。④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出现脑炎等并发症的几率小,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娃,可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和治疗在家护理这么做!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娃一旦患病,会导致咽喉痛、发烧,吃不好、睡不好、极其不舒服。这时候,靠谱的护理妙招很关键!1.发热的护理当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娃,医生会推荐使用对可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退热。专家提醒:因为婴幼儿高热易引起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大约需要半小时以上时间体温才会逐步下降,所以还可以用一定要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降温。2.关于抗生素。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导致的,所以除了合并扁桃体化脓、溃疡,严重口腔炎,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服用抗生素没啥用,因反而会导致宝宝体内菌群紊乱。3.饮食方面 ①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羹等。②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可以镇痛且能冲刷创面。③实在难受可以吃点冰淇淋,接触低温甜食可以帮娃降低疼痛感。当然要在健康状况许可的前提下吃,且吃完后建议喝温开水漱漱口。4.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复诊。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是自愈性的,大约过个7-10天,大多数宝宝能自愈。但出现以下情况,警惕重症:①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给予退烧药,退烧效果不好。②可疑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手脚乏力,翻白眼、眼球震颤,眼神涣散等。③可疑循环异常:皮肤有花斑纹,面色苍白、冒冷汗、反复呕吐、心跳加快、血压低或者血压高等。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家长关心的还有……1.我家娃打了疫苗,为啥还是得病了?现在只有EV71疫苗,只能对付EV71(肠道病毒71型)病毒,对其他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是无效的。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虽然EV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的宝宝,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接种年龄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对于5岁以上儿童,感染和发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小,不推荐接种。2.得过疱疹性咽峡炎,还会再得吗?答案是:会!常见大概有20来种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而得一次之后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再次感染同样的病毒。所以理论上来讲,孩子有反复多次的得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与其纠结这,不如把预防措施记记牢!①不聚集人多地方少去挤,防止交叉感染。当然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②勤洗手饭前便后,都要洗手。特别在游乐场玩过,一定要及时洗手。③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④多通风家中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刘培辉 主任医师 2021-07-05 17:03:44
  • 小孩打呼噜的原因比较多,可能与不良睡姿、鼻炎、腺样体肥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有关。 小孩打呼噜如何处理 要根据引起打呼噜的原因,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原因:多是由于小孩精力消耗过度,身体过度疲劳,这种情况下可以引起打呼噜,一般无需处理。 2.病理性原因:可以是急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其中腺样体肥大比较常见。 ①如果小孩打呼噜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考虑是急性扁桃体炎。肿胀的扁桃体使咽腔变得狭窄,所以出现打呼的情况。若是细菌感染引起,可以使用抗生素,若是病毒感染引起,可以抗病毒治疗,随着炎症消失,打呼噜自然会停止。 ②腺样体肥大:除打呼噜外,一般会有张口呼吸,还会出现腺样体面容(嘴唇
    微医健康 健康号 2022-11-30 19:05:38
  • EB病毒同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原发感染后常继以潜伏性感染。 三、【诊断要点】EBV感染相关疾病分类及诊断如下: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1)、发热,持续1-2周,幼儿可不明显; 2)、咽峡炎,半数患者咽峡部可见灰白色渗出物,部分患者上颚可见瘀点,个别病人合并链球菌感染—白色膜状分泌物,极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色块状分泌物); 3)、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全身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4)、脾脏肿大,半数患者脾脏肿大,持续2-3周; 5)、肝肿大,发生率10-15%; 6)、皮疹,多形性,大部分患者皮疹呈充血性,可表现为红斑、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7)、半数病例可出现眼睑浮肿
    王汉久 主治医师 2022-09-25 12:00:40
  • 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果后期无并发症,5~7天即可痊愈。2.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以咽痒或灼热感为主要症状,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咽部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及水肿,常伴颌下淋巴结肿大与触痛。2)急性病毒性喉炎主要特征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本病多见于小儿,易并发喉梗阻而危及生命。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咽痛,咽痛剧烈者可致吞咽困难,言语含混不清,疼痛可向同侧耳部放射。可伴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儿童常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打鼾或睡时憋醒。查体可见咽部明显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8-03-12 14:11:28
  • 鼻后滴漏感等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类型。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果后期无并发症,5~7天即可痊愈。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以咽痒或灼热感为主要症状,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咽部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及水肿,常伴颌下淋巴结肿大与触痛。2)急性病毒性喉炎主要特征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本病多见于小儿,易并发喉梗阻而危及生命。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咽痛,咽痛剧烈者可致吞咽困难,言语含混不清,疼痛可向同侧耳部放射。可伴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健康资讯 健康号 2019-02-18 10:23:14